市场调研是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市场调研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制定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 市场调研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观察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市场调研还可以通过产品测试和市场试点等方式进行,以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和市场接受程度。 市场调研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以便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动态。市场调研还需要结合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的市场决策提供参考。 总之,市场调研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调研,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神第一部》,这部命途多舛的国产奇幻大片终于迎来了正式公映的日子。由于起片较晚,《封神第一部》在首日仅拿到了不足 5000 万的票房,次日周五票房截止发稿时仅为 5000 多万,而这个成绩显然无法让资本市场满意,7 月 21 日一早,该片主投主控方北京文化开盘震荡下挫,午后直接跌停。
经历了近十年的漫长筹备、拍摄、制作周期,这部被视作北京文化救命稻草的《封神》终究还是没能逃过遗憾收场。
十年磨一剑,磨出什么剑?
《封神》的幕后故事已经被太多人讲过,这可能是近十年来噱头最大的一部电影。超十亿的成本投入、顶级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群星云集的演员阵容,加上它在制作过程中的种种遭遇,都在不断堆高观众的关注度。
在今年正式定档后,《封神第一部》仍然维持了其高举高打的策略,在前段时间召开了一场盛大的首映礼,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展开各地路演。论档期、论体量、论排场,把它当做暑期档 C 位大作都是毫无异议的。
而最让人关注的影片品质,其实也是合格的。可以看到,在《封神第一部》正式公映前片方就颇为自信地发起多日点映。目前豆瓣 7.7、猫眼 9.4、淘票票 9.2 的评分,无论在国产奇幻电影领域还是整个国产电影维度下都属于中上水准。
但今年暑期档偏偏是质量卷上天的一届暑期档。从《消失的她》开始,《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以及马上接档的《热烈》无一不是带着过硬口碑入场的国产力作。和如此之多有竞争力的项目同台竞技,口碑中上的《封神第一部》还是显得有些无力。
客观来说,《封神第一部》是一部有惊艳之处却又难掩遗憾的 " 不够好的商业片 "。
作为一部脱胎自《封神演义》的神话史诗大片,《封神第一部》是一次兼顾了守旧与创新的改编。
颠覆套路的切入方式和稳扎稳打的叙事手法,将这场旷世之战徐徐展开在大银幕上。而在顶级工业制作标准下打造的视效表现,和乌尔善导演一直以来的极具个人特色的美术风格,则将这个故事包装得更为华美,很多严苛的观众在看片后也感叹制作超出了心理预期。
但《封神第一部》的视听有多精彩,文本就有多薄弱。其实《封神演义》的故事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人物繁杂、故事支线繁多却连贯性不足等问题,从这个群像戏里提炼出一个明晰主线再把其余内容融入其中并不容易,事实证明乌尔善也确实没能完全做到。
由于要用一部电影打下庞大三部曲的地基,导演要讲述的内容太多,免不了叙事杂乱和些许的流水账问题。也因此很多人物塑造被迫扁平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物逻辑的缺失。文本不足视效难补,如果内容都无法让观众完全信服,想从中汲取娱乐性、爽感自然难上加难。
内容之外,影响这部影片表现的外部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是观众对国产奇幻题材电影的审美变迁。现在电影院里的观众已经不是那些追捧《画皮》《捉妖记》的观众了,近年来国产奇幻电影票房持续走低,无数项目在此类型折戟。这一方面由于国产奇幻电影陷入同质化开发泥沼、久久难出精品,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观众对这一类型项目失去观影热情。
此次的《封神第一部》的豆瓣 7.7 已经是观众给予的最高认可,但这仍不足以驱动更多人走进电影院。
其次,影片前期所抬出的噱头带给观众过高预期,也加剧了现在成片的预期落差。
就拿几个点来举例。《封神》的 10 亿 投资,在 2018 年听起来像是天文数字,然而在 2023 年我们已经先于这部影片看到了同为 10 亿 成本的《流浪地球 2》。那么无形之中观众可能会抱以更高的期待值去对标《封神第一部》——它毕竟是一部已经积压了三年以上的老片。
而早期 " 东方指环王 " 的豪言壮语、被数次强调的超豪华演员阵容,也早早将观众的胃口吊起。这些都随着影片更多物料的释出以及正式公映被弱化。
归根结底,就如我们在此前文章(回顾:《< 封神 > 错过了最佳上映时机》)中所说的,现在已经不是《封神》上映的最好时机。
乌尔善导演是一位具备匠人精神的顶级导演,《封神》也是一部衬得上东方神话史诗的头部大片。假设是在疫情前的 2019 年,假设我们还没有《流浪地球 2》,或许《封神》还来得及。可惜观众并不会因为一部影片的开发有多艰难就对其另眼相看。
截至目前,《封神第一部》上映两天累计票房达 1.3 亿元,按照票房走势最终落点可能会在 10 亿左右,符合我们映前对这部影片的预判。
北京文化,归来仍是一地鸡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仅是中国观众对《封神》的态度,也是北京文化于资本市场。
客观来说,人们押注电影股往往就看准了短线项目预期,大片上映后股价下跌乃人之常情。但《封神第一部》造成的北京文化跌停显然是不一样的。
作为曾经先后押中《战狼 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三部国民级爆款的公司,北京文化一度被行业誉为 " 爆款制造机 "。但随着 2020 年高管娄晓曦实名举报公司财务造假、紧接着关联公司被曝出郑爽《倩女幽魂》阴阳合同等舆论风波,北京文化从此在下坡路上一去不返。
在这段风波发生期间,北京文化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愈发严重,一度遭到退市预警。5 亿元逾期贷款、《你好,李焕英》出让保底,甚至连底牌《封神》三部曲的 25% 份额,也作价 6 亿元让给了西藏慧普华。
但即便如此,《封神》还是为数不多能够救北京文化走出泥沼的王牌项目。
曾经有人帮北京文化算过一笔账,如果《封神三部曲》都能够按照预期大爆,那么光靠这部影片的收益就足够帮助北京文化咸鱼翻身。
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无需过多探讨这部影片的品质究竟如何,资本市场已经用股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现在北京文化手里真的没有几张能打的牌了。公司的核心电影团队早在 2020 年就已经集体出走,由张苗领衔开创了新厂牌北京精彩,同时带走的还有多部曾经出现在北京文化年报中的储备项目。
(图源:北京文化 2022 年报)
现有项目方面,《封神第一部》的票房走势目前来看很难再有太大起色,以第一部 10 亿水平计算,将会对接下来两部续作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毕竟按照市场规律,即便有大爆前作奠定基础,续作还是有很大可能出现票房下跌。除非《封神第二部》内容有巨大飞跃,否则很难拯救这个系列作品的疲软走势。
奈何导演有恒心,但市场和观众从不等人,能否换来好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此时,一次又一次见光死的北京文化,浑身上下都是变数,又还有谁能救得了它?
科技热搜 工资 行业 资产 北京 家庭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12-07
娱乐热点 宋仲基 卧底 池昌旭 智友 河正宇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10-02
娱乐热点 造型 韩国 尺度 中国人 穿着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02-04
科技热搜 ssd type-c 京东 酷睿 intel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03-06
科技热搜 笔记本 上限 全能 nfc 摄像头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02-2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
娱乐热点 2024-03-13